三类反欺诈案例分享

2023-07-27 17:14:50 来源:中国银行保险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□吴旭东

团体型欺诈——

在智能反欺诈风险识别中,发现某地区意外医疗出险率和赔付频次较高。复查理赔出险案件,发现被保险人张某某等多人理赔时提供的住院资料异常,不同的被保险人在同一家医院住院,住院病历封面的病案编号相同或号码相近,进一步核对医疗发票的明细,金额均有相同情况。以张某某与保险代理人张某霞为线索,锁定群体信息关联场景,通过智能反欺诈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挖掘,查出80多件医疗理赔案件存在欺诈关联。通过调查核实,50多件理赔案件的医疗材料和发票均为伪造,由张某霞销售团队6人相互交叉团伙作案,利用保险公司医疗理赔案件金额低、快速理赔特点,伪造医疗发票多次理赔骗取保险金50多万元。经智能反欺诈平台识别,通过调查核实编造虚假材料团体型欺诈案件,张某霞犯保险欺诈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1万元。

多家投保欺诈——

保险公司在对何某强理赔重大疾病保险案件时,理赔智能引入大数据识别到何某强已在3家保险公司短期内投保相同类型重大疾病保险,总保额达到120万元以上,本次理赔金额35万元。何某强投保后8个月被诊断为胃癌并腹腔转移,案件存在投保短期癌症出险,疾病治疗不符合常理等较多疑点。经过调查走访发现,何某强在医院做过护工,护理过一个患有胃癌的病人,后经同业联合报案,在警方要求下获取客户血液样本。经某法医鉴定中心DNA鉴定发现,该血液与病理切片非同一人。再对被保险人何某强进行检查发现其身体状况佳,无任何胃癌临床表现与体征。这是大数据识别欺诈信息,调查出利用他人病理切片提供虚假理赔材料,并多家投保的欺诈案件。

夸大损失程度欺诈——

在使用反欺诈分析平台,应用相同案件关联做神经网络技术分析时,发现某省存在不同案件相似出险类型关联案件。经过SNA网络关系模型再进行分析,发现存在均为单方面意外出险、均为津贴型保险,大部分住院为相同地区医院,且属同一个营业部销售的保险。经深入调查发现,被保险人治疗与理赔出险不符,如被保险人刘某理赔时提供材料显示意外碰伤出险,病历显示左下肢外伤,肌力Ⅲ级住院60余天,提供医疗材料描述长时间住院,而实际上被保险人仅在医院门诊治疗未住院。再通过同类行为关联分析,查出70多人通过医院医生制造虚假意外事故在医院住院,而且存在夫妻、父子共同住院的资料,但其实客户并未在医院住院,多个被保险人的治疗医生为同一人,每个理赔的被保险人都同时购买5-8家保险公司津贴型保险,案件涉及16家保险公司。经过智能反欺诈应用识别出的医疗津贴险欺诈案件,在多家投保后串通医疗机构,通过小病大养或挂床住院等方式故意夸大损失程度,并且这种类型欺诈案件有的已经形成地域性,增加公司赔付成本支出,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,需要加强健康险反欺诈应用,识别和防范欺诈风险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>